时尚 > 搭配宝典 > 中山装复兴

中山装复兴

来源于:OnlyLady2013-09-07 20:05编辑:vdo
分享:

硬朗的中山装与华美的绣片相结合,为女性中山装开创了一种现代新风貌。

中山装,这款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礼服”经过国庆60周年领导人的演绎,又带起了一股中装的风潮。日前,北京服装学院在建校50周年之际,发布了跨界创作的“中山装概念”时装设计作品,由来自艺术领域的设计师组成创意设计团队,推出了50套中山装元素的时装设计力作,从不同的审美视角诠释了中山装的文化风格和时尚品位。

中山装

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装。立领、前门襟,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中山装采用西装造型和制作技术,融入中国的服饰文化传统,根据中国人的体形和气质制定。服装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如:依据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而确定上衣前身设4个口袋,依据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而确定前门襟为5粒纽扣,又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定袖口还必须有3粒扣子等。中山装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

中山装源自孙中山

关于中山装的起源,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中山装是孙中山在日本买的一套衣服,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命名为中山装;另一种说法是中山装开始是上海一家裁缝店给孙中山做的。目前,这两种说法还处于争论之中,没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山装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了能代表中国人、充满中国风的正装,它类似于西方人出席非常正式的场合时所穿的燕尾服,是一款中国式的礼服。

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时的中山装装束让这款服装流行于世,而毛泽东主席对中山装也非常欣赏,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国外人也因此把中山装称作“毛式制服”。在毛泽东主席之后的中国领导人,也对中山装情有独钟,在众多正式场合中纷纷以中山装亮相,这也使得中山装能长盛不衰。

立领、前门襟、四个贴袋成固定标志

除了外国人关注的政治符号之外,中山装的流行,很大程度因其具有我国民族的特点,在穿着上简便、舒适、挺括所致。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服装设计权威李克瑜对中山装的演变大致做了一个梳理:中山装最初的款式是上衣为立领、前门襟、9粒明扣,4个压爿口袋,背面有后过肩、暗褶式背缝和半腰带。1922年中山装改为立翻领、7粒扣,下口袋为老虎袋。后又改成现在普遍流行的款式:上衣为立翻领,有风纪扣;衣身三开片,前门襟,5粒明扣;4个贴袋,各有袋盖及1粒明扣,上为平贴袋,下为老虎袋,左右对称;左上袋盖靠右线迹处留有约3cm的插笔口———即使一直在变,但立领、前门襟、四个贴袋已经固定成为中山装的“标志”,保留下来。

摆脱领带束缚的“中国礼服”

目前,中山装已经是外交场合上被认可的“中国礼服”,越来越多人也开始关注这种有领的中式优雅。今年初,国际时尚品牌上海滩就宣布成立“尊领会”,倡导一种中山装式的立领时尚,郎朗、马友友及知名建筑师贝建中都是“尊领会”的创始成员,英伦短跑冠军Linford Christie、米其林星级名厨Pierre Gagnaire等外国人也加入到了这场“从领带中解脱”的舒适中式优雅之中。

面对越来越热的中山装风,“中山装概念”时装设计作品主创人员之一、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中山装对中国时尚界的意义:中山装概念时装作品是探索民族文化与时尚相结合的新尝试,希望由此引发人们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深层次思考,把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强化民族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地位。

中山装实穿

轻、薄、软、挺、合是标准

●夏华(依文集团董事长、设计指导)

图说天下
美女图库服饰搭配明星图片时尚生活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搜